似鲶条鳅

Nemachilus siluroides   Herzenstein
   

  82  浏览



形态描述

主要性状 体延长,前段宽阔,尾部细圆。头大,扁平。眼小,位于头的侧上方。鼻孔位置稍近眼球,前后鼻孔紧邻,前鼻孔呈短管状。口大,下位,呈弧形。唇肉质,唇后沟中断。须3对,较发达,口角的1对较长,其末端到达或超过眼球,吻部的2对稍短。身体裸露无鳞,在背部的皮肤上散布有许多短条状和乳突状的皮质稜。侧线较直。鳔的前部分为左右侧泡,包藏于骨囊内,后部为极细小的膜囊。肠管短,等于或略短于体长。背鳍条3,8,无硬刺,其起点位于身体中部或在稍后方。臀鳍条3,5。胸鳍位低,平展。腹鳍约与背鳍起点相对。尾鳍后缘凹入,上叶比下叶稍长。体背部黄褐色,腹部浅黄色,背部和体侧具有黑褐色斑纹,在体长180毫米以下的幼鱼,一般是背部有7-10个鞍状斑,侧部有数个块状斑,在大的个体则为环形或不规则的网状斑纹。尾鳍具5-7条斑纹,背鳍、胸鳍和腹鳍也具有斑点。

生物学

年龄和生长 生长较慢,3龄鱼的体重仅有2市两,体长211毫米,达到1市斤重时的体长约为364毫米。最大的个体体长达600毫米以上,重3.4市斤。

生境信息

生活习性 适应于海拔3,000米以上的高原河流的环境条件,为一种底栖鱼类,常常潜伏于干流或较大支流的水深流急的砾石底,伺机猎捕食物。这种鱼身体上的斑纹,是模拟栖息环境的一种适应特征,可以在猎食对象不易发觉的情况下加以捕获。
食性 为肉食性鱼类,主要捕食别种条鳅和裸裂尻鱼等鱼类,同时还吞食昆虫和浸泡于河流中的腐烂的牲畜尸体。幼鱼则以昆虫幼虫为食。

国内分布
经济意义

经济意义 是长得最大的一种条鳅,肌肉丰满,肉味较佳,为产区的一种经济鱼类。